吉奧護航全運會!從“智慧全運”到“數字城市”
9月27日,為期13天的第十四屆全運會圓滿落下帷幕。
本次競技共設35個大項、52個分項、410個小項,同時增設群眾體育項目,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比賽方式進行。
在此期間,武大吉奧承建的“賽事指揮中心數據及應用軟件系統”累計為12123位運動員,4128場賽事提供數字化保障。同時,國內疫情防控趨于常態化,賽事期間,系統為西安這座常住人口超900萬特大城市的平穩運行,貢獻了智能支撐。
那么,本屆全運會有哪些記錄被打破,哪些比賽最受關注,比賽背后又有哪些科技支撐?現在就一起來看看。
最新突破
多項紀錄被刷新
縱觀全局,本屆全運會共有12123位運動員參會,比上一屆增加了18個小項,這些項目分別是跳水(4個)、皮劃艇(4個)、高爾夫球(2個)、體操(2個)、帆船(外放項目3個)、射擊(1個)、攀巖(2個)。此次比拼共產生金牌410枚、銀牌410枚、銅牌483枚,其中共有12項超世界記錄,2項創亞洲紀錄,24項創全國紀錄,10項創全國青年記錄。
最受關注
100米“蘇神”領跑,乒乓球神仙打架
在萬眾期待中,全運會男子百米決賽于21日晚打響。在東京奧運會大幅打破亞洲紀錄的“蘇神”蘇炳添終于圓夢,以9秒95的成績獲得全運會金牌。這是蘇炳添所參加的第四屆全運會。前三次全運之旅,蘇炳添兩獲銀牌,與冠軍失之交臂。中秋月圓之夜,他終于成功奪冠。
蘇炳添開啟第4次全運會之旅(圖片來源:新京報)
神仙打架,不到最后一刻永遠存在變數。奧運冠軍陳夢坦言:國內比賽太難打,全運會的水平比奧運會高。21日晚,第十四屆全運會乒乓球男團決賽,廣東隊對戰北京隊,樊振東和馬龍在第四場比賽中相遇,決勝局,樊振東一度6:10落后馬龍,在最后時刻挽救5個賽點,被網友連贊“大心臟!”
9月21日,第十四屆全運會乒乓球項目男子團體決賽中,樊振東奪冠后慶祝(圖片來源:中新網)
最強大腦
科技力量護航賽事順利舉辦
全運會的賽場,聚集了從新秀到老將在內的全國頂級運動員。為夢想護航,確保各項賽事順利進行,陜西省舉全省之力,做好服務保障工作。其中,數字化保障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。
賽事指揮中心(MOC)是全運會和殘特奧會競賽組織、賽事運行、應急處置的綜合性指揮平臺,是組委會、執委會、競委會、場館之間信息溝通的“智慧大腦”,在組委會信息技術部組織協調下,通過全運會大數據統一平臺,實現了競賽、交通、通信、醫療、氣象等部門的數據互聯和業務協同,為賽事指揮和領導決策提供有效支撐,確保賽事順利開展。
第十四屆全運會賽事指揮中心
最全保障
八大維度實現數字化管理
賽時期間,武大吉奧全力調配核心技術人員,保障賽事指揮中心數字化運行。其中體征監測系統共整合競賽、交通、氣象、醫療、媒體等10多個系統的5000多個數據項;覆蓋了全運會競賽、場館、人員、安全、交通、媒體、輿情和公眾服務各個重要領域,實現賽事指揮中心、21個專項部門、13個執委會和53個競委會的工作聯動;打造競賽、場館、人員、安全、交通、媒體、輿情、公眾服務等8個維度的監控及展示;收集474份專項工作日報,生成26份運行報告,高效輔助現場應急指揮調度工作,彰顯數字化力量。
全運會賽事管理指揮中心——賽事總覽
全運會賽事管理指揮中心——人員專題
最高視角
大型賽事推進城市智慧發展
值得一提的是,賽事指揮中心(MOC)在信息技術規劃之初,就充分考慮了全運會和殘特奧會同期舉辦這一特點,秉持“兩個運動會”同步規劃、同步建設、同步推進原則,在全運會結束后,將信息化建設成果在最短時間、最大程度復用于“殘運會暨特奧會”,踐行簡約辦賽要求。賽后,信息化系統還將持續服務陜西省體育賽事和體育發展,海量賽事數據、城市信息管理數據都將為陜西經濟發展繼續發揮作用。
全運會賽事管理指揮中心——數據分析
乘歷史大勢而上,孜孜以求的民族復興夢想已是看得見桅桿尖頭的航船。
全運會已經圓滿閉幕,而金牌背后,那些披荊斬棘、鏗鏘前行的故事,遠比金牌本身更值得銘記。
本屆賽會,武大吉奧憑借過硬的技術、高度的責任心、頑強的毅力,為國家榮譽、為賽時保障、為城市發展貢獻了智慧力量。從武漢軍運會到陜西全運會,我們充分發揮時空大數據治理的技術優勢,為一場場體育賽事留下了寶貴的數據資源,為每一座城市數字化建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。
歡迎關注武大吉奧訂閱號
地址: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大科技園吉奧大廈
電話:027-87196288
傳真:027-87196133
歡迎關注武大吉奧服務號
歡迎關注武大吉奧視頻號